close








自慢: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



作者:何飛鵬


何飛鵬:社長的筆記本  痞客邦 PIXNET


http://feipengho.pixnet.net/blog


自慢: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


「自慢」是什麼?「自慢」怎麼說? @ 何飛鵬


作者簡介

何飛鵬Fei-Peng, Ho

  媒體創辦人、編輯人、記者、文字工作者

  1952年出生,台北市人,台灣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

  何飛鵬擁有超過25年以上的媒體工作經驗,曾任職於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卓越雜誌等媒體,並曾擔任中華民國企業經理人協進會副秘書長,更於1997年榮獲金石堂年度出版風雲人物。也與資深媒體人共同創辦了城邦出版集團、電腦家庭出版集團與商業周刊。

  何飛鵬是國內著名的出版家,其創新多元的出版理念,常為國內出版界開啟不同想像與嶄新視野。其所帶領的出版團隊也時時掌握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不斷自我挑戰,開創多種不同類型與主題的雜誌與圖書。


自序——個人的自我學習對話

自慢的觀念態度
一個人擁有這些正確的觀念與態度,不見得能立即成功; 但是如果缺乏正確的觀念與態度,就算一時幸運, 終究還是會打回原形,難逃失敗。


1 工作像螞蟻,生活像蝴蝶
2 情義相待,改變一生
3 別跟魔鬼打交道
4 奧妙藏在基本之中
5 閒話一句的承諾
6 無力負擔的奢華
7 鄉下人的矜持
8 工作不會傷身
9 尋找「自慢」絕活
10 口水多過茶
11 認識自己背後的「黑暗巨人」
12 工作成就定律:唯態度論

自慢的成長學習
無所不在的學習,描述了我一生的學習態度與方法。 也是我一輩子如果有一些成就,真正的關鍵原因。


13 學習,Any time,Any where
14 貴人出現,小人走開
15 一點聰明一點癡
16 對不在方法,對在人
17 策略與執行力
18 第一時間,勇敢面對
19 自殺以求生存
20 工作不當在野黨
21 承認自己是壞人
22 好做的事與把事做好
23 追根究柢的專業精神
24 少用判斷,多用計算:如何找到答案

自慢的專業方法
經過不斷嘗試後,我自己找出許多工作的概念與方法, 這些想法是不是最好的,我不知道, 但這是我最自慢的方法。


25 從複雜到簡單——工作成就基本原理
26 想清楚、寫下來、說出來
27 有做、做完、做對、做好
28 工作的加法邏輯
29 準時是經營的原點
30「好用」的人正當紅
31 做大生意打小算盤
32 何何成為學習型人才
33 追逐專業,對專業忠誠
34 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嗎?
35 突破自己的能力極限
36 該低頭時就低頭

自慢的職場關係
假設自己就是老闆, 義無反顧、全力以赴、相信公司、認同老闆, 變成老闆的好夥伴,成為公司的核心團隊, 我撐起公司的半邊天,為什麼要怕老闆?


37 如果這是你的公司
38 我確定公司不是我的
39 相信公司、認同老闆,否則
40 擁有公司的感覺
41 向上管理三訣竅
42 老闆有講理的嗎?
43 要五毛,給一塊
44 老闆能有多公平?
45 管理老闆的餿主意
46 老闆,我可以兼差嗎?
47 肚量成就一輩子的追隨
48 做不完的定律

自慢的生涯抉擇
我永遠充滿「野性的鬥志」,只要我想要, 不達目的,絕不終止。 當然不論面對多麼困難的情境,我絕對不會放棄, 這些都是我相信的事,伴我渡過人生每一個轉折。


49 野性的鬥志
50 千萬別做生意
51 遠離舒適圈
52 讓想像飛翔
53 你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
54 追隨內心的呼喚
55 寬恕、諒解、海闊天空
56 你放棄了嗎?
57 認輸逃避的名字是「這不是我的興趣」
58 營造自己的世外桃源
59 大氣、骨氣、志氣

自慢私房學
這些私房體悟,充滿了我個人的感覺, 其實我也不太明白是否具有學理基礎, 但至少在我的人生實驗中是正確的, 就姑且稱為「自慢私房學」吧!


60 太好的事,不能當真
61 朋友從今天開始交往
62 最後一塊錢,手放開
63 Get it done & let them howl!
64 照計畫賺錢與照計畫賠錢
65 憤怒的代價
66 當外界瘋狂時,你尤其要冷靜!
67 菩薩的禮貌
68 當我不再相信創意之後——創意VS管理之一
69 創意形成與創意的執行——創意VS管理之二
70 勉強別人,理所當然

自序


一個人的自我學習對話  


一個平凡人,完全依照社會所提供的現成路徑,摸索前進:小學、中學、大學;讀書、畢業、工作;學習、檢討、改進;危機、挫折、轉機。所幸沒有在人生的波浪中滅頂,現在看起來還有機會在高度的競爭中全身而退! 這就是我——一個不願成為公務員,只好闖盪民間企業的工作者,從小職員出發,為了存活,努力工作;慢慢追隨著組織安排的步驟,一步步向前邁進。順利但不代表沒有波折,學習、嘗試錯誤,調整、改進;再學習、再摸索,最後慢慢找到答案。從工作者、小主管、高級主管、決策者、創業者,我幾乎歷經了所有的層級,以及組織中所有的可能。  媒體是我的工作舞台,創辦《商業周刊》,讓我更深刻的體會企業經營與職場工作的互動,從不間斷的專欄寫作,讓我仔細的咀嚼、反思工作上的一切。最近幾年,我放棄了總體經濟的分析、評論;回歸個人、工作、學習成長、職場生活體驗的分享。或許是因為台灣讀者厭倦了社會的混亂,這個專欄得到我從來沒體驗過的回響,我自己與自己的自我成長、學習對話,成為大眾讀者討論互動的題材。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的專欄逐漸找到「標準作業規範」,每一篇都從一個具體的現場情境開始,也許是一個場景、一個說法,或一個辦公室短劇;接著再導入我的觀點、對策,有些還有步驟、方法,最後有我個人的建議與結論。  每一篇的劇情,都是真的,都是我與同事、朋友實際發生的情境。但經過修飾,以免對號入座,引起困擾。其中的觀念、想法、架構、邏輯,都是我深刻的體驗,也是我內心不斷自我探索、對話的結果,我手寫我口,我手說我做,我做源於我思、我想,而我想則反應了我長期以來的學習與改變,這一切,充滿了我原創的何氏風格。
原創指的是表達形式,但核心概念、價值觀,我事後看來,毫無創新之處,因為都是最基本的社會價值觀,也是一般人耳熟能詳,接近八股的原則與態度,例如:道德、樂觀、認真、堅持……。
這證實了我是個平凡的工作者,我用自己的體驗,重新註解了每一個人在工作、待人、處世、生活上共通的普世價值,或許是因為我誠實,願意開放內心世界與大家分享,也或許是因為內容具實用價值,所以讀者也給了我一些掌聲。
現在,我把這些體會集結、整理,重新呈現,其實是想給自己留存,並不敢期待能給讀者更多啟發,就容許我這個平凡人,再做一次讓自己感覺良好的事吧!  「自慢」是什麼?「自慢」怎麼說? 


書名用「自慢」,這兩個字是日本語法的中文,指的是一人最拿手的事物,最常見的用法是餐廳貼出的軒串文案:味自慢……,就表示某某菜是餐廳廚師的最自信、最有把握的絕活。這種說法與我的工作哲學完全吻合,因此「自慢」變成了書名。
我對工作的想法是,每一個人存在的價值是因為他有一種能力,或專長,或專業,十分自信,很少人能比,每一個人用這種能力服務別人、效力公司,贏得認同、贏得尊敬,也賴以安身立命。
 這正是「自慢」的意思,每一個人都要找到「自慢」的絕活,要努力學習「自慢」的專業,在現代職場上,每一個人用「自慢」的專業提供服務,相互滿足,「自慢」形成每一個人的核心組織。
我進一步體會「自慢」的含意,背後的意境發人深省:
 (一)「自慢」隱含了一個人一輩子的承諾及永遠的追逐,才有機會形成最拿手的「自慢」。「自慢」是每個人一生的榮譽也是心靈的認同。
 (二)「自慢」是追根究柢的研究、學習與永不停止的反覆練習,才能形成。這可能是畢生的苦功。
 (三)「自慢」是自己最拿手的絕活,是壓箱底的工夫,但並沒有驕傲自大的意思,反而有一點野人獻曝的謙卑,展現「自慢」是期待呈現最完美的自己,讓別人得到最大的滿足。  如果我這些體會沒錯,「自慢」不就是人生最完美的形容嗎?我們的努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價值,服務別人、奉獻社會;同時也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生存方法。「自慢」不就隱含了所有的意思,我們一輩子追逐「自慢」、培養「自慢」、揮灑「自慢」、奉獻「自慢」、販賣「自慢」,用「自慢」聯結外在世界,也用「自慢」彰顯每一個人的價值。 一輩子我都在努力學習「自慢」中。 


媽媽的身影,媽媽的身教 


這本書雖然是我自己和自己的學習對話,但還是有許多基本的核心價值,並不是我原創的,那是來自我媽媽行為的耳濡目染。
我六歲喪父,父親沒有留下財富,只留下債務,還有八個未成年的小孩,我是老六,這個情景在四十幾年前的台灣,辛苦可以想見,媽媽巧手做裁縫,用雙手養活我們。
媽媽忙到沒空給我言教,但身教卻每天都在發生。  到現在為止,我午夜夢迴,都還能聽到媽媽踩縫衣機的聲音。那是小時候伴我入睡、半夜吵醒我的樂音。媽媽全力工作,教我的是全力以赴;不向環境妥協,教我的是永不放棄。
我沒見過我媽媽哭過,印象中只有她轉頭離開,與別過臉去擦眼淚的樣子,不管日子多苦,媽媽總是用工作、用行動活下去,她沒告訴我要樂觀,但她一直都相信明天會更好。在媽媽身上我學到堅強、堅毅、樂觀、正向思考。
媽媽還讓我知道上天是公平的,她三十歲以前是少奶奶,父親事業輝煌騰達;但四十歲陷落,她常笑著說:好日子過完了,現在輪到壞日子,沒什麼好怨的。我永續這種看法,天理昭彰,我相信上天會按我的作為處罰我或回報我,要相信公理正義,終將彰顯。
媽媽是個小老百姓,她沒教我要道德高尚,但細竹枝打出我的守本份,不是我一介不取(見〈鄉下人的矜持〉),因為那是偷,看到現在的台灣社會,我知道守本份有多重要。
小時候還記得家裡有許多父親輝煌時留下的珍稀物品:舊鈔券、龍銀、犀牛角等。長大後,這些東西都不存在了,因為親戚朋友有需要或喜歡的,媽媽就送人了。媽媽告訴我們:有肚量就有福氣,身外之物別斤斤計較。我不認為自己大方,但我期待自己不要小鼻子小眼睛。在肚量這一課,我從媽媽身上得到啟發。  媽媽現在已不能和我對話,但看到她堅毅的臉龐,我知道我身上流著媽媽的血液、她的性格、她的基因,我也沒有背棄她的堅持、她的想法。 


老闆是夥伴,不是敵人 


有讀者認為,我是公司的說客,老闆的打手,寫的都是要工作者配合公司,好好替老闆打工。
我不否認我有這種想法,但絕對不是說客或打手。我認為現在的資本主義社會,就宛如一場F1賽車,公司、老闆、工作者組成一個賽車隊,公司是賽車,是載體;老闆是賽車手;而工作者組成所有的協力團隊。工作者與老闆團結一致,都未必能在競爭中勝出,如果互相嫌隙、鬥爭,那賽車不只會輸,還會碰壁,所有的人都將粉身碎骨,因此工作者應信賴最親密的伙伴——老闆,也要對公司有信心,基本態度是認同與合作,而不是懷疑與鬥爭。
當然,如果公司為富不仁,老闆心術不正,怎麼辦?事實上,工作者與公司及老闆是對等的,不只公司選擇我們,我們也選擇公司,對壞公司、壞老闆,我們用腳投票,遠離他們。缺乏我們這些好員工,眾叛親離,他們很快就會被淘汰。離開是我們對付壞老闆的方法,而不是留在公司抱怨、懷疑、消極抵抗,變成公司裡的深宮怨婦與邊緣人。
因此我的職場策略是:認同公司,相信老闆,全力以赴,成為公司的主流派、執政黨,用最好的績效,贏得市場競爭,讓公司賺到最多的錢,個人也因而升官發財,這是個人在公司中的最佳狀況,也是職場關係的良性循環。但如果無法在公司中獲得認同,成為主流派,那也要義無反顧的離開,公司中的小媳婦是可憐而痛苦的,儘早離開去尋找認同你的公司與老闆,而不是留在原地哀怨、憤怒、不作為,這樣只會加速你成為被公司淘汰的人。
當然要成為老闆重要夥伴的態度,有一個重要的前題,就是你是一個「自慢」的工作者,能力強、條件佳,你的選擇性高,有談判籌碼,可能公司要依賴你賺錢,但這時候你也不能拿翹(見〈菩薩的禮貌〉),魚水和諧的夥伴關係,是人生最高境界。  在面對公司與老闆時,我還有一個核心觀念,就是「老闆用的角色思考,從公司的立場工作」,當我們知道老闆在想什麼時,老闆會變成容易應付的人(見〈要五毛給一塊〉),工作會輕鬆愉快,當然如果我們有心,會很快學會所有老闆應該具有的能力與態度,很快我們就會當老闆了,那將是另一種境界。
不論我是如何正向來看公司、老闆,也認為要用最和諧的態度對應,但無論如何,我還是站在工作者的立場,我要讓所有的工作者知道,老闆是另一種動物,他們想的和工作者不一樣,知道公司和老闆在想什麼,當工作者與老闆的利益衝突時,我們才能夠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冒險精神,自己慢慢培養 


在全書中,讀者應該可以體會出我字裡行間中的冒險精神,我都用積極進取、迎向挑戰的態度來工作,來面對變動。
這是我的個性使然,我全身充滿了冒險的血液,安定的日子過了三天就開始厭煩,同樣的事情多做幾次就無趣,面對變動我眼睛發亮,面對困難、挑戰,我鬥志昂揚。
這種特質是天生的,但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培養,尤其當我們面對新事物時,這種特質就非常重要。
學習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特質,「自慢」無法天生,全靠學習完成。而面對新事物時,學習又是化解未知的關鍵,這時候冒險精神,喜好變動,就是學習背後的引擎,培養冒險精神恐怕是每一個想成為「自慢」工作者,不能不面對的問題。
不能不冒險進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沒有輕鬆過日子、簡單生活的可能,輕鬆就會被淘汰,輕鬆就代表收入很少,收入很少就代表失敗,也就是現實生活欲求不滿。每一個人在職場中,都是過河卒子,只有勇敢向前。
只要在公司,你不可能放慢腳步,輕鬆過生活,因為會連累組織,喪失競爭力,獲利不佳,公司容不下放鬆腳步的人。想放鬆只有一個方法,成為獨立工作者,離開公司,或回歸田野,自己過生活。
有許多篇文章,都在探討這個問題,我不反對選擇輕鬆,但在企業中是不可能的,不只不可能,每個人還要冒險進取,迎接變動。 


修煉的現在進行式 


當我整理完所有的內容,我忽然害怕起來,因為許多的說法,對我而言,我並沒有完全做到,或許應該說,所有的內容都是學習的現在進行式,我正在前往、接近這些觀念、這些價值的途中。
我應該這樣說:自我的學習對話,永無止境,不會完成,只會接近。當我們有心,當我們願意開始,我們就在成長的途中。  我早開始了幾步,這是一張方向指示圖,歡迎一起來! 


內文1Chapter 1:自慢的觀念態度

一個人擁有這些正確的觀念與態度,不見得能立即成功; 但是如果缺乏正確的觀念與態度,就算一時幸運,終究還是會打回原形,難逃失敗。

人為什麼會成功?又為什麼會失敗?是因為個性,還是能力,還是機運……還是都有關係?對我而言,這些都是,也都不是,我是唯心論者,我認為一切都取決於內心的想法、觀念,以及因為這些想法、觀念,投射到具體的事物上,所形成的態度。

舉例而言,如果你認為這世界是公平的,只要努力,必然會有回報,這是觀念。因此你做事的態度是健康的、是樂觀的,全力以赴、永不放棄。如果你認為天下無不勞而獲的事,這是想法,因此你不會想抄近路、走捷徑,想賺容易賺的錢。 我還發覺,所有正確的觀念、正確的態度,幾乎都是人類最基本的原則:誠實、努力、認真、負責、仁愛、品德、快樂、堅忍、謙虛……,這好像在上最基本的公民與道德課程,但我不能不承認,所有這些看來「八股」的東西,都真正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或許我應該這樣說:一個人擁有這些正確的觀念與態度,不見得能立即成功;但是如果缺乏正確的觀念與態度,就算一時幸運,終究還是會打回原形,難逃失敗。 因此,我成就自慢的第一課是:擁有正確的觀念,形成正確的態度。

1. 工作像螞蟻,生活像蝴蝶

有人說「工作中的女人最美」,我完全同意。當人全力投入時,聚精會神的執著,會讓人尊敬;而全力以赴,努力不懈,也會讓當事人充份享受過程的樂趣。或許其中有痛苦、有煎熬,但這也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生活中快樂的來源,每天錦衣華食,久而無味,非要有一些曲折、有一些磨難,生活的樂趣才能顯現。

雲南納西族給了我們最智慧的啟示。

辦公室的同事從雲南回來,帶回一方木刻文字畫,同事告訴我,這是世界唯一仍在使用中的象形文字——東巴文,畫中我可以清楚的看出來一隻螞蟻與一隻蝴蝶,其他的字,我就看不懂了,翻開背面,這一方木刻象形文字的意思是:工作像螞蟻,生活像蝴蝶。


我不知道贈送者真正的來意,意味著我像螞蟻一樣苦命工作呢?還是生活像蝴蝶一樣的多彩多姿?或者贈送者根本就沒有任何指涉,只不過因為木刻象形文字質樸而韻味十足,因而好意買回相送。對我而言,我倒是心領神受,像極了我個人的工作哲學。

不論是工作像螞蟻,或者生活像蝴蝶,都是我人生的寫照。工作全力以赴,從不留力,從不問會得到什麼回饋。因為從工作中,我已經從過程中得到無數的經驗與樂趣。而螞蟻正是最好的形容:一點一滴,步步為營,聚沙成塔,最後成就一點點成果,人不就是如此?如果你覺得成就小,如果你覺得工作苦,你會像螞蟻一般工作嗎?

或者說,有人甚至會覺得像螞蟻一樣工作,是多麼悲哀啊!沒有自我,在團隊中像一顆螺絲釘,又那麼微小而脆弱,多可悲啊!可是我從來就是如此;每一個人在工作上,就像螞蟻一樣微小,只能全力以赴,至於要有什麼回報,只能靠老天爺賞飯吃。這是謙卑的宿命,這也是無悔的執著。

至於生活像蝴蝶,這更是我個人的寫照,看什麼事都是快樂、樂觀的,充滿變化,鮮花滿途,等待我這隻蝴蝶,不斷的探視、發現、採擷。我不會因為工作沉重,意外打擊而懷憂喪志,因為生活總要過下去,高興如此,痛苦亦然,為什麼不用愉快、樂觀的心情,看待生活的每一段過程呢?快樂是生活的本質,探索也是樂趣的泉源,而蝴蝶正是生活的寫照。

想像中,納西族生活在雲南深處,他們沒有很好的物質生活,他們離現代的文明可能也很遠,但是這兩句話卻道盡了現代人看不破,也未必想得通的生活態度,我欣然地接受了這方木刻文字畫,也嚮往他們務實、灑脫、怡然自得的人生態度,讓螞蟻與蝴蝶的角色在我身上變換,人生只不過是過程,休問結果,問結果恐怕就輕鬆不起來了!

後記:
這篇文章得到許多回響,講義雜誌的林獻章兄來信,要求轉載在雜誌中,我欣然同意。而且我發覺在現代緊張的社會中,有太多人像螞蟻的苦命,但缺乏像蝴蝶的豁達與快樂,尋找自己的人生觀,想怕是對每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事。 用這篇做為全書的開端,象徵著人生一輩子的探索學習歷程。


4. 奧妙藏在基本之中

許多事都講究基本,所有的運動,都要求基本動作,中國功夫也講究基本功;企業經營則要求Back to Basic;股票投資則說回歸基本面。基本朗朗上口,但真正做到基本,願意真正依循基本的人並不多。

所謂的基本,通常是最入門、最簡單、最不起眼的東西,所有的人都覺得會,都不重視它,以至於也從來就沒有真正做好過,一旦有人真的做好,反而成為稀有的競爭優勢。 每個人都喜歡「巧」的東西,談話溝通要有巧妙的應對,就像紀曉嵐一樣;工作希望有「巧」計、有「巧」法,就像孔明借箭一般;做人處世,希望靈活靈「巧」就像和珅一樣長袖善舞。

「巧」有時就像變魔術一般,令人拍案叫絕,甚至可以用最少的力量,獲得最大的效果。

每個人也都希望得到「巧」的錦囊,學會巧思巧法,面對任何困難,只要打開錦囊,巧思巧法就跳出來,一切困難迎刃而解。

但世界上真有「巧」的東西嗎?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巧」的奧妙,不能傳,也無法學,如果你只想「巧思妙法」,終究只是一場空。

宏碁集團的義大利籍總經理蘭奇,他的一句話道盡了奇技淫巧的不可恃,一切只有基本功夫,這或許是大多數迷惑於「巧思妙法」的人的當頭棒喝。

蘭奇認為:宏碁歐洲的成功,沒有Magic,只有Basic。

沒有魔法,只有基本功,說明了宏碁歐洲的成功,沒有任何學問,只是能把基本該做好的事做好而已。我們可以相信蘭奇的話,沒有任何保留,也非秘技自珍,他真正說出了一切奧妙的根源。 其實世間所有的道理,都非常簡單,做人該按部就班,待人要誠信,不能說假話,這都是真理;只不過,在複雜的社會中,大多數人被迷惑了,認為花言巧語,認為奇謀巧計,認為奇技淫巧,可以更快速奏功,結果是花拳繡腿,一無是處,禁不起考驗。

我從事的出版工作,每年要出版無數的出版品,每個出版品就是一個單一的商品,大多數人想要暢銷,想的是行銷、想的是造勢、想的是宣傳,當然想的是賣書的巧思與創意。


可是這一切都不值一提,任何的巧思制度,抵不上「回歸基本」這句話。在出版領域,書的暢銷的基本原理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內容、內容、內容,這是多麼無趣和基本的答案,可是大多數人想的不是內容,想的是浮誇的表象。

一切「Back To Basic」,回到基本,回到原理、原則,是一切工作的本源,當你徹底瞭解原理原則,一切融會貫通後,許多奇技妙法也會油然而生,這是從有招到無招的過程,但是奧妙藏在基本之中,「Back To Basic」是巧思奇謀的開始。

後記:
文章登出後,台灣最大的面板廠友達,邀請我前去演講,講的就是「回歸基本」,學員問我:到底企業經營上的基本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最基本的公司工作規則、職場倫理、流程、SOP、Best Practice、紀律……等。當然還有許多教科書上所教的基本學理,也都是基本,如:基本行銷學、組織學原理,我們學多了新理論、新工具,反而忘了最簡單的事。

這幾年台灣有兩本暢銷書,一本是《優秀是教出來的》(雅言出版)!這是一位美國老師寫來教育小孩子的書,內容是「超基本的五十五條規則」,再看看具體的內容,其實沒有任何新意,例如其中第十六條:每天都要做完作業;第三十條:吃完飯,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所有的內容都是大家共識、共知的內容。

另一本是英國出版的暢銷書,名叫《好家教決定未來領袖》(YES, PLEASE, THANKS!,新手父母出版),這也是談論小孩的基本禮貌教育,以英國那個自以為是紳士的社會,他們也出現類似回歸基本的反思,在台灣也引起極大的回響。 以下列出「超基本五十五條」的部分內容:不只教小孩有用,成人更具參考價值:


與人互動,眼睛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別人有好表現,要替他高興

尊重別人的發言與想法

別人送你任何東西,都要說謝謝

接到獎品和禮物,不可以嫌棄

做什麼事都要有條理

自己的理想自己要堅持

要樂觀,要享受人生

別讓將來有遺憾

從錯誤中學習,繼續向前邁進

不管如何,一定要誠實

抓住今天

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做最好、最好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我的讀書會 的頭像
    我的讀書會

    我的讀書會的部落格

    我的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